- 發布人:admin
- 時間:2021-08-17
- 點擊:110
- 來源:原創
校黨委書記、校長李京輝(左一)帶頭參加志愿服務
搬運物資
志愿者帶領避險居民兒童學習手工制作
學校紀委書記史秀麗(左一)和政教主任張麗君(右一)連夜為”愛心蒸包“搬運學校提供的蔬菜
防疫工作志愿者陳卓(左二)維持居民排隊秩序
來衛航(左一)和苑鋒(左三)服務檢測居民
防疫工作志愿者李水冰(左一)、何泊(左二)引導檢測居民
黨員志愿者苗畬穿上防護服登記居民信息
黨員志愿者楊燕敏的孩子舒奕楊在核酸檢測一線服務
陳文龍(左一)和宋琳?。ㄗ蠖┰诟咚倏趫糖?/font>
王通、張洪濤夜間在高速路口執勤
學校優秀志愿者苗畬登上央視頻
“老師們好,我校被社區指派為第四次核酸檢測點,為順利完成此項工作,現緊急招募學校附近的老師作為志愿者,參與維持秩序等工作?!薄拔覉竺薄卩嵵菔须娮有畔⒐こ虒W校的微信群里,這是近段時間最常見的接龍。
8月15日,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為學校所在思源社區3000多名群眾提供核酸檢測志愿服務。該校黨員教師紛紛踴躍參與,積極宣傳普及防控知識,自愿參加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為鄭州疫情防控做出貢獻。在該校校園里,黨員佩戴黨徽、志愿者身披紅色馬甲,組織排隊、引導群眾、登記驗證,各項關節緊湊連貫。身穿紅色志愿者馬甲的工作人員,穿梭在警戒內,讓校園里處處流動著“志愿紅”。
近一個月來,在鄭州搶險救災、災后重建和疫情防控期間,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校園里身穿志愿者馬甲的“流動紅”一直在校園里流淌,有時是一片“紅?!?,有時一條“紅河”,他們流動在校園里,分散在師生中。聽到召喚,志愿者的身影就會出現在最緊要、最關鍵的地方,守學校安靜、護校園平安。
安置避險居民,“志愿紅”涌出滿園暖
7月21日,是鄭州遭遇“7.20特大暴雨”災害的第一天,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就已經連夜將避險居民安置需要的教師、水電、宿舍準備停當。在中原區宣傳部、街道辦、思源社區的指導下,該校的志愿者陸續集結,為避險居民提供幫助。
副校長高勤華、焦火錫,中層干部辛云昌、周斌、劉偉,教師周霞、張謙、寧靜、辛育林、龐國獻等老師在“7.20特大暴雨”的深夜,主動參加校內搶險排澇任務后,又迅速投入到“避險居民”安置工作中。他們又身穿紅馬甲,確定教師、排查宿舍,為避險轉移居民做好各項接待任務。
在市政府辦公廳、中原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學校志愿者與思源社區的黨員干部組成臨時黨支部,全力保障安置點工作平穩有序、優質全面。7月21日學校辦公室主任楊燕敏向全校教職工發出第一份志愿倡議,學校教職工迅速響應,副校長于蓉、中層干部張麗君、教師苑峰和來衛航等,涉水來到學校參與志愿活動,一干就是五晝夜。隨著避險居民人數的逐漸增多,加強人群管理、豐富避險生活成了擺在志愿者面前的新問題、新考驗。
志愿者楊燕敏從關心孩子成長的角度,將紅色電影、動漫作品放到避險教室,組織家長和孩子們觀看;志愿者苗畬帶領學生志愿者為避險居民孩子舉辦“手工課”,教大家繪畫、折紙、制作手工作品;志愿者劉剛參與紅十字救援培訓,在校園內教授避險群眾必要的急救知識。志愿者馬一鳴、來衛航、苑峰,打掃宿舍衛生,清潔避險居住環境。避險居民說:“學校的志愿者到處都有,只要我們需要,他們就在身邊?!?/font>
7月22日,隨著搶險救災工作的深入推進,各地馳援鄭州的物資和人員源源不斷的向鄭州匯聚。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由于志愿工作服務到位,又承接了協助濮陽愛心組織奉獻“愛心蒸包”的志愿任務。學校紀委書記史秀麗、中層干部辛云昌、張麗君,連夜協調場地、宿舍,幫助愛心組織搬運救援物資直到凌晨三點。7月23日起,郭寶生、王通、周樂生、吳廷鑫、李喜英等學校中層以上干部,陸續投入志愿服務工作,協調物資設備、組織現場秩序、幫助搬運物資,在學校志愿者的幫助下,5000個熱氣騰騰的蒸包從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的大門流向了最需要的人手中。
據統計,由于暴雨災害,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避險安置點累計安置居民超過145戶近400名群眾,學校投入志愿工作師生達20人,整體志愿服務時間近240小時。社區干部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學校志愿者默默奉獻,他們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共同匯成了‘紅色’的河流,緊緊包裹著避險群眾,讓他們安心、放心、暖心”。在該校安置點上,先后有新華社、鄭州日報、大河報、鄭州教育電視臺等媒體聞訊趕來,積極報道救災實況和典型做法,為全市搶險救災定民心、聚人心。
協助核酸檢測 “志愿紅”加固防控墻
剛剛送走最后一批避險居民,7月31日鄭州市拉響了“疫情防控”警報。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迅速召開校園疫情防控工作會,傳達上級文件精神、布置學校防控工作任務,重啟疫情防控應急機制。
一方面,對避險場所要進行全面消殺刻不容緩;一方面,有接到了設置鄭州市全員核酸檢測服務點,加強防疫措施時間緊迫。校黨委書記、校長李京輝在研究部署完整體工作后,戴上黨徽穿上了“紅馬甲”,跟在校的教師們迅速組建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他們在校門口設置標語、樹立提示牌,拉起專用通道,布置核酸檢測場地。用“第一速度、第一效率、第一質量”的要求,快速完成了校園閉環管理和核酸檢測閉環通道的建立,讓學校周邊居民在最短時間開始核酸檢測。
時值三伏,就連晚上都會讓人感到悶熱。為加快核酸檢測的效率,減少居民等待的時間,學校志愿者們跟醫護工作人員一起連續戰斗,日夜兼程。志愿者鄭義、李彥輝、李水冰、趙建偉、時子超、陳卓(?。?、何泊、杜曉燕、李芳、李剛、劉奇超、單華等老師,在值班期間全心投入核酸檢測各項工作中,用一個個具體的工作筑起疫情防控防線。
看到醫護工作者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連續超過12小時工作強度,學校志愿者看在眼里,敬在心里。黨員志愿者苗畬主動請纓穿上隔離服,站在了醫療工作隊里,做記錄、拿試劑、做消殺,短短幾個小時,都讓他感覺到汗流如注,體力不支,但他依然堅持到深夜,直至送走最后一名居民。
鄭州疫情防控形式復雜嚴峻,能在學校提供志愿服務的教師數量非常有限,工作任務繁重、要求標準高,讓幾天來堅持志愿工作的教師感到吃力。為了保障核酸檢測順暢、嚴密,教師志愿者把自己的家屬、孩子帶到了學校,穿上志愿服,參加疫情防控,感受人間大愛。
中層干部楊燕敏從7月21日開始就住進了辦公室,在志愿服務第一線已經連續工作了近十五天,從沒有休息過一天。她的大學生兒子舒奕楊從搶險救災開始就跟在媽媽的身邊,搬運物資、組織活動、看護小朋友,只要看到志愿者們忙不過來的時候,他都回去搭把手。在協助核酸檢測時期,舒奕楊是學校第一個穿上防護服、坐在醫護人員身邊的志愿者,很多居民從他身邊經過,卻沒有留意這個防護服后面的志愿者是一個只有20歲的學生。在脫下防護服后,楊燕敏老師看著孩子濕透的衣服、捂出的痱子,心疼的說:“你長大了!”在特殊的時期,在一群特殊的人群中,教師志愿者堅持堅守、不懼困難、不記得失、迎難而上,給身邊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每個志愿者的心靈里留下了善良、堅韌,勇敢和擔當的種子。
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是鄭州市盡早圈住疫情、封死蔓延、撲滅病毒的關鍵舉措。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核酸檢測點15天內連續4次協辦社區核酸檢測,累計服務人次達1.2萬人。行走在校園里核酸檢測區域內的“志愿紅”用汗水、勇氣、嚴謹,加固了全市的防控圈,加高了學校的防控墻。
參加路口執勤,“志愿紅”登上央視頻
在繁忙的校園防疫志愿服務工作之外,一批黨員志愿者正奔赴連霍高速西三環北站,參加和市交警支隊、市交通運輸局的工作人員一同組成臨時檢查組,對高速口車輛所有駕乘人員的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逐一進行排查,對沒有核酸證明的車輛進行勸返。
學校黨建辦主任王通向黨員發起了號召,征集青年黨員參加高速路口志愿服務工作。青年黨員宋琳琛和陳文龍第一個報名參加,頂著近40度的高溫,一次次向過往車輛說明檢查要求,登記有關信息、查驗有關證件,回來后,皮膚通紅,臉上留下了口罩的“曬痕”;黨員志愿者王通、張洪濤,是夜晚執勤,雖然沒有日曬與高溫,但遭遇了大雨和蚊蟲,他們克服各種困難,揮動手臂,對所過車輛耐心講解,贏得了車主們的理解和贊賞。
黨員志愿者苗畬是一位老志愿者,并不是他的年齡老,而是參與志愿工作的時間長,他從10年前開始進入志愿服務行列,創建“愛心織女團”、“小水滴志愿服務隊”等學生志愿組織;他熱心公益事業,參加市紅十字會、市慈善總會組織的活動,曾被授予“鄭州市優秀志愿者”等稱號。在此次搶險救災和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苗畬始終奔波在志愿服務的第一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高速路口志愿服務中,他連續幾天冒著酷暑、汗流浹背地堅守在勸返第一線。他說,“我們多跑一分鐘,就能為車主們節省更多時間”。在央視對鄭州防疫工作進行全面報道的時候,發現了這個皮膚“黝黑”的志愿者。在采訪中他說:“我相信鄭州一定能挺過去、河南一定中、中國的抗疫一定會取得勝利?!眮碜曰鶎悠胀ㄖ驹刚叩膱远ㄐ拍詈兔篮米8Mㄟ^央視經濟半小時、焦點訪談,向全國人民展示了鄭州志愿者的辛勞付出與美好情懷,更展示鄭州教育人的大愛與行動。
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李京輝說:“苗畬是我們學校在抗汛情、戰疫情中,所有志愿者的代表,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與默默無聞的行動,無不體現出學校老師們在這特殊時刻所凝聚的力量?!?/font>
志愿服務不計報酬、無關名利。在最困難的時候,志愿者們凝結成堅強的臂膀,用堅持堅守扶危濟困;在最需要的時候,凝練成了堅硬的鏈條,用勇敢擔當力挽狂瀾。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每一位教師都是一名志愿者,他們在三尺講臺上授人以漁;在志愿服務的道路上默默奉獻,用人民教師的職責,撐起志愿者閃亮的“紅裝”?!皥猿謭允?、勇敢當擔”就是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志愿者身上凝聚的精神力量,它滋養著全體教職工純良的心靈,也指引著千萬學子們成長的道路。